近十年來,台灣高等教育蓬勃發展,已立案的公私立大學多達150所左右。大學錄取率也逐年提升,有些學門科系的錄取率甚至高達百分之百。因此,大學教育逐漸演變成普及化的自費型國民教育。既然人人都有可能擁有大學文憑,但年輕族群的失業率卻高居不下,其中緣由不外乎如下:首先,大環境的經濟不景氣,縮減了不少就業機會;再加上天災人禍頻傳,譬如SARS的侵襲等種種因素,使得許多企業主對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有所警覺。因此,雖然經濟景氣逐漸復甦,但是,企業用人謹慎而保守。
質量未同步提升
其次,由於大學教育普及化,其教學品質相對而言並未提升。因此,莘莘學子的學歷文憑,並不能保證其進入職場的就業力。換言之,除了名校之外,企業主在雇用新人時無法信心十足的鑑定來者的工作能力。當然,最重要的是存在已久的學術與實務之間的鴻溝問題。一般而言,大學並非職業訓練所,而是人格及知識的養成培育之處,因此,所學不能立刻派上用場的差距,其實是很自然的現象。不過,近年來,科技興起使得社會脈動產生巨變;相對之下,高等教育體系不論就師資或課程的安排,顯得保守而較無因應式的變革,於是,學術與實務之間的鴻溝不斷擴大,而大學生畢業進入職場後,企業主要花費更多的心血與時間來進行新人的職前訓練。
總之,在未來強調競爭導向的社會裡,企業雇用新人將不再盲目擴張,因此,草莓族求職的路障無形之中也平添不少。那麼,如何突破困境與窘境呢?既然高等教育已形同國民義務教育了,未來如要在職場上先馳得點或百戰百勝,專業證照至上的概念勢必代替文憑至上的觀念。換句話說,如果求職者與上班族要增加自己的專業能力,那麼有系統而主動參與專業協會的課程,取得能力被肯定的證照則是唯一的奧秘。
證照當道,勢不可擋
其實,證照當道是不可抵擋的流行趨勢,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,您只要張開眼睛瞧瞧四週的職場動態,就能略知一二的。譬如,銀行的理財中心專員就需要保險、期貨、證券分析或財務分析等九張不同的證照,否則不僅企業主無法放心的任用您,就是顧客也無法對您產生信心;又如,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人最好也能夠擁有員工福利、薪資或任用的執照,否則眼光無法寬宏;而要掌握產業生態的專業人員,當然除了個人經驗的累積之外,最好也擁有產業分析證照。
而一般人如果沒有機會到國外進修留學,卻要展現個人的外語能力,在英文方面不妨考個TOEIC 或全民英檢;日文方面則可以從第四級逐步考到第一級。透過種種語文的證照,雖然不出國門,也可顯現個人的國際化能力。 當然,行有餘力,國內、國際或通行兩岸的專業證照都應該努力參與學習,進而予以掌握才好。 也許,學歷只是個人未來上班族職場上的必備條件,各式各樣的專業證照才是充分條件。(作者徐木蘭現為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教授)
轉自~文/徐木蘭
2004年2月 Cheers雜誌
留言列表